点击关注不迷路
最近,韩国国家数据处发布了一组让人心里发紧的数字:
2024年,韩国70岁以上人口达到654.3万人,而20多岁的人口只有630.2万。
这是自1925年韩国开始相关统计以来,老年人口第一次超过青年人口。
换句话说,这个国家的“爷爷奶奶”比“大学生”还要多。
乍一听,这似乎只是个冷冰冰的统计数字。
但如果你稍微往深里想一想,就会发现,这背后藏着一个国家正在经历的巨大转变:
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z治动荡,而是一种更安静、更缓慢、却更难以逆转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塌陷。
这种变化不像地震那样剧烈,却像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等你意识到井干了,已经很难再打上水来。
一、年轻人去哪儿了?
要理解韩国今天的困境,得先看看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少。
韩国20多岁人口在2020年达到顶峰,有703万人。
但从那以后,每年都在减少。
到2024年,已经连续四年下滑,总共少了70多万人。
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全部年轻人凭空消失了。
为什么年轻人不生孩子?
不是他们不想,而是现实太难。
在首尔,一套普通婚房动辄要130万元人民币,办一场体面的婚礼又要180万元。
很多年轻人工作好几年,连首付都凑不齐。
更别说孩子出生后的奶粉、教育、补习班……这些开销像一座座小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对刚毕业的学生并不友好。大企业更愿意招有经验的人,很多岗位干脆不公开招聘,而是通过内部推荐或短期合同搞定。
数据显示,2024年8月,韩国20多岁的就业率只有60.5%,失业率却升到了5%,创下近三年新高。
年轻人不是懒,而是看不到希望。
努力读书、拼命实习、熬夜加班,最后可能连一份稳定工作都拿不到。
久而久之,很多人干脆选择“躺平”——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
韩国人把这叫“3抛世代”,后来连梦想都放弃了,变成“N抛世代”。
当整个一代人都觉得“人生不值得投入”,生育率自然就崩了。
2025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75,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的2.1。
这意味着,每对夫妻平均只生不到一个孩子,下一代的人口规模注定会腰斩再腰斩。
二、老人为什么还在干活?
和年轻人“退出”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年人的“被迫回归”。
在韩国的超市、快递站、外卖平台,你经常能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工作。
他们不是因为闲不住,而是因为养老金根本不够活。
韩国70岁以上老人的就业率已经达到13.8%,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名列前茅。
这不是什么“积极老龄化”的典范,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很多老人退休金微薄,子女又不结婚、不生娃,指望不上下一代养老,只能自己重新找工作。
一位70多岁的外卖骑手曾对记者说:
“我不怕累,就怕生病。一旦倒下,家里就断了收入。”
这话听着心酸,却是无数韩国老人的真实写照。
更麻烦的是,老龄化还在加速。
截至2024年底,韩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20%,正式进入“超老龄社会”。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4%就算“老龄社会”,20%就是“超老龄”,而韩国正在朝着30%甚至更高的方向狂奔。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每5个人里就有1个是老人,医疗、护理、养老金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而支撑这一切的年轻人,却在逐年减少。
三、经济活力正在被悄悄抽空
人口结构的变化,最终会反映在经济上。
过去,韩国靠的是“人口红利”,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入工厂、写字楼、科技公司,推动经济高速增长。
但现在,红利变成了“人口负债”。
企业招不到新人,消费者越来越少,内需市场萎缩。
学校开始倒闭,2021年到2025年,关停的中小学从20所涨到49所,有的班级只剩4个学生。
幼儿园门口冷冷清清,宠物店却越开越多,不是大家不爱孩子,而是养不起,只能养猫养狗。
更关键的是,创新和冒险精神也在衰退。年轻人是社会中最敢试错、最敢折腾的群体。
当他们因为生存压力而选择保守、回避风险,整个国家的活力就会下降。
有专家警告:20多岁人口减少加上青年失业,正在成为韩国竞争力的“致命伤”。这不是危言耸听。
一个国家如果连年轻人都留不住、养不起、用不上,再先进的技术、再强大的财阀,也难以为继。
四、z府砸了2000亿美元,为什么没用?
其实,韩国政府早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从2006年开始,他们已经投入超过2000亿美元用于鼓励生育:
生孩子给补贴,养孩子发月钱,部分地区甚至直接发几十万奖金。
首尔一胎补贴1.1万元,二胎1.6万元;
8岁以下儿童每月能领1600元;
仁川市还试点“小学生家长10点上班”制度,试图减轻育儿压力。
但效果微乎其微。新生儿数量虽然连续13个月小幅回升,但整体趋势依然向下。
大学生们对生育依然冷淡,很多人直言:“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养孩子?”
问题出在哪儿?
不是钱不够,而是整个社会环境没变。
高房价、职场内卷、教育军备竞赛、阶层固化……
这些结构性问题,光靠发钱解决不了。
就像给一辆漏油的车不断加油,油箱再满,也跑不远。
五、这不是韩国的问题,而是现代国家的共同挑战
很多人觉得,这是韩国自己的事,跟我们没关系。
但其实,韩国只是走在了前面。
日本早就进入超老龄社会,中国也在快速追赶。2023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2.9亿,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出生人口连续七年下降,2024年新生儿数量可能跌破800万。
韩国今天的困境,很可能就是其他国家明天的预演。
区别在于,韩国是发达国家中老龄化速度最快、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所以问题暴露得更早、更尖锐。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果社会支持系统跟不上,年轻人就会用“不生”来投票。
六、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韩国的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社会的健康,不能只看GDP、科技、高楼大厦,更要看年轻人有没有希望,老人有没有尊严。
如果年轻人觉得结婚生子是“自讨苦吃”,如果老人退休后还要为生计奔波,那再高的经济增长数字,也掩盖不了内在的空洞。
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只靠补贴,而要系统性地降低年轻人的生活成本:
让房子不那么贵,让工作不那么卷,让教育不那么焦虑,让普通人也能看到向上流动的可能。
这很难,但别无选择。
因为人口结构一旦塌陷,修复起来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
七、安静的危机,最危险
韩国70岁以上人口超过20多岁人口,这件事没有上热搜,没有引发街头抗议,甚至连新闻热度都只维持了几天。
但它可能是这个国家近几十年来最深刻的转折点之一。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危机,往往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悄无声息 的。
当一个社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而中间的支撑层又不堪重负时,整个系统就会慢慢失衡。
韩国正在经历的,是一场“静默的人口地震”。
震中不在地壳,而在人心。
而人心一旦冷了,重建起来,比盖一百座高楼都难。
现在,全世界都在看着韩国如何应对这场挑战。因为谁都知道,下一个,可能就是自己。
(全文完)
现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