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商报江苏办与无锡日报集团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无锡行活动开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和太湖湾的20多家媒体记者深入无锡,感受这座城市的科创脉搏、人文肌理与生态底色。从锡港沪机器人研究院的灵巧机械臂到古运河的桨声灯影,从阳山水蜜桃的甜蜜产业链到渤公岛的绿意盎然,当太湖湾的柔波与大湾区的潮声相遇,一幅协同发展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双湾”协同打造硬核科创高地
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坐落于充满创新活力的无锡经开区雪浪小镇。该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丁汉院士领衔,汇聚了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郑家纯机器人研究院以及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顶尖研发团队。“双湾”多地高度协同,提供良好产业生态和创新氛围,助力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孵化—检验检测”全链条创新生态。
“孵化在大湾区,转化在太湖湾”是活动中高频出现的热词。据了解,无锡市近年来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已在深圳、香港、珠海等地布局14个科创“飞地”,包括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无锡惠山深圳创新中心、无锡香港创新中心等,这些飞地累计达成合作项目136个,吸引企业数量远超120家。
其中,深港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典型代表,由无锡经开区与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合作共建,总面积超5500平方米,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与半导体等领域。该中心创新打造“赛事+政策对接+投融资”三位一体的活动平台,已成功举办3届集成电路创业大赛,催生出众多优秀项目并推动其落地无锡。目前,中心内已有13家企业入驻,32家在孵企业顺利落地无锡,且有2家企业获评高新技术企业,2家成长为主营企业,不仅助力企业落地,更持续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培育扶持。
一颗水蜜桃带动20亿元产业链
7月的惠山区阳山镇,万亩桃林硕果累累。这里是我国四大“水蜜桃之乡”之一。
阳山水蜜桃品种丰富,从5月底的特早熟品种到9月的特晚熟品种,形成了不间断的成熟序列。当前,正是白凤桃成熟上市的季节。无锡太湖阳山水蜜桃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间内,产品正如火如荼热卖。“白凤桃肉质细腻、汁水丰富,按压软化后,可以直接用吸管‘吸’汁。”直播人员展示着白凤桃的新鲜吃法。
鲜果运输,“快”和“鲜”是关键。据悉,在顺丰冷链运输的护航下,阳山林间采摘的水蜜桃可“飞”速抢“鲜”抵达粤港澳大湾区朋友的餐桌。“我们今晚就有两班专机直飞深圳,现在摘的桃子,明天上午就能送上深圳人的果盘,48小时内可达粤港澳餐桌。”顺丰速运集团速运苏南区惠山片区负责人王跃介绍。
2024年,阳山水蜜桃种植面积稳定在3.8万亩,销售收入超10亿元。同时,依托“亿年火山、万亩桃林、千年古刹、百年书院”的资源禀赋,阳山正成功将农业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2024年,围绕一颗桃子,阳山已构建起诸多衍生品、农文旅等多元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
千年文脉激活发展新动能
水,是江南城市的生命密码,更是无锡的文化基因。无锡的千年文脉、百年工商文明,都绕不开太湖水、大运河。
夜幕降临,媒体团登上清名桥古运河的游船,开始大运河沉浸式夜游之旅。作为无锡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这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运河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90多分钟的游船航程中,全息水幕投影、水火特效、AR互动等现代科技手段,将泰伯奔吴、夫差筑城、西施泛舟等历史典故生动再现。在工业遗址区,“上塘开店、下塘烧窑”的繁华盛景通过光影技术重现,民族工业崛起的恢宏历程在眼前徐徐展开。
近年来,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着力打好文商旅融合特色牌,在全国打响“今夜梁宵”夜市一条街品牌,年均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著名商业街、国家4A级景区、首批全国旅游休闲街区等称号。
本次活动,媒体团还走进了映月里街区、寄畅园、荡口等人文古迹。惠山映月里街区以二泉映月为文化IP,从建筑形态、园林景观、艺术装置等方面延续古镇肌理,打造无锡文商旅融合的城市休闲度假目的地。
生态与科创交融绘就发展新图
蠡湖之滨的渤公岛生态公园,是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之作。改造后的公园内,雨水收集系统滋养着湿地植被,AI哨兵实时监测着空气质量,成为ESG理念的实践样本。
江苏道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另一幅绿色图景正在展开。道同环境通过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光伏半导体行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有机废水废弃物厌氧发酵”及“市政污水绿色低碳升级改造”等领域形成国内领先的独特技术体系。公司承接并完工的项目已超过90个,覆盖国内30多个城市的主要光伏基地,并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区域。
据悉,“十四五”以来,无锡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8%、降幅全省第二。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7家、绿色工厂48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0家,均位列全省前列。
现货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